
標題

標題
內容
世賓點評唐不遇《大搖籃》
更新時間:2016-12-12
大搖籃
唐不遇
我乘坐大搖籃,
穿過連綿的白云。
我聽見可怕的搖籃曲
越來越藍——
它滲入我的禱告,
讓大地的耳朵昏睡著隆起。
它凝固著淚水,
讓萬物忘記了眨眼。
有人尋找,有人咿呀叫,
有人用夢話回答。
天堂啊,你日益稀疏的頭發
高高地晃動。
我乘坐大搖籃,
穿過風的鼻孔。
我聽見坎坷的鼾聲,
天堂啊,你的擋風玻璃?
嗡嗡震動:緊急剎車聲
把我驚飛,原來
我是一只亂爬的蒼蠅,
跌出大搖籃,變成黑天使。
世賓:一首語言極具張力的詩歌典范
唐不遇《大搖籃》這首詩語言呈現了清晰、透徹、節制又具有極大張力的魅力。許多詩歌的語言都是在一個小天地里打轉:日常、情緒、感覺、點到為止的抒情,而唐不遇這首詩容納了一個巨大的歷史判斷:那個“大搖籃”和嘈雜、危險的世界之間的關系。大搖籃所處的世界也是主體我的世界,我就在搖籃里。這個世界并不美妙,它仿佛越來越藍,這是一個迷惑的假象,“有人尋找”、“有人咿呀叫”、“有人用夢話回答”,這些意象描繪了一個現代的潰敗的景象,一個禱告和淚水也不能喚醒的沉睡大地。
很多人的批判可能到此為止,但是優秀的詩人總能在別人停止的地方重新打開一個空間。唐不遇借助大搖籃的上升,從大地的鼾聲中,他指出天堂也不行了。兩句“天堂啊,你日益稀疏的頭發/高高的晃動”、“天堂啊,你的擋風玻璃/嗡嗡作響”,極其形象、精妙傳達了世界的危險。
最后一段“緊急剎車聲”仿佛在告訴我們這是一個夢,如果如此,那可以不要。這會把最強有力的悲劇性呈現的力量削弱。
但無論如何,這是當代一首語言極具張力的詩歌典范。在描述一個搖籃上升的情景中,象征性地把時代、歷史的危險和困境帶入情景之中,語言在多層隱喻的作用下,能指的象征性得到極大的彰顯,語言獲得了強大的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