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黃金明 | 《拯救河流》
更新時間:2016-11-30
鳳凰村之于黃金明,就像高密之于莫言
◎引 ? 子
七〇后實力派作家黃金明新作《拯救河流》,是關于嶺南敘事的小說精選集,更是粵西鄉土原生文明面對現代工業文明沖擊所做出的深刻回應。
作者在粵西鄉村出生成長,他對鄉村的記憶及經驗是其書寫的重要內容,更耐人尋味的是他寫出了鄉村目前的現實、潛流及細節。
這部新作具有黃金明小說的一貫特色,對于粵西民俗及鄉村生活的描述,頗具嶺南風味和地方特色,通過刻畫一批農民形象,折射出當代中國農民的困境和生機,并且試圖探討新一代農民的生活方式
◎ 原 文 選 讀
狂歡之后遍地狼藉。在粵西鄉村,“年例節”一過,回家過年的人就跑光了。譬如鳳凰村,這個只剩下老弱婦孺的小山村,像一只被掏空了的米袋,變得疲軟而無力。初春的陽光和煦而白亮,孫家聲老人牽著老邁的水牛走在干涸的河床上。牛啃著地上的草。一股寂寥和蒼涼的感覺,從他的心底陡然升起,像風吹刮著河灘上的沙粒。河床的中央,曾涌動著清澈的水,但如今一片荒蕪,被砂土和雜草所占據。
一個男子的身影及其有些怪異的行為,進入了全村人的視野。所謂全村人,也就是那些老人和小孩,還有幾個村干部。他們多年前就停止了艱辛的耕種,顯得無所事事。他們像那些被大片大片地拋荒的田地一樣空虛和無聊。村子太冷清了,即使是一群螞蟻打架,也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何況是一個疑似瘋癲的人。一直以來,鳳凰村的人都很正常,那就少了許多逗玩瘋子的樂趣。現在,好戲就要開鑼了。
關于那個三十多歲的男子,孫家聲們肯定他是村莊的人,但他的模樣以及裝束讓人感到陌生。譬如他頭上戴著鴨舌帽,而不是農民通常戴的麥秸草帽,就顯得有幾分洋氣。對大多數的人來說,那張白凈俊朗的臉,也是讓人似曾相識而感到模糊的。孫家聲連蒙帶猜,總算叫對了他的名字:孫知。他的頭腦根本沒有這個人的印象,他已成為村莊的陌生人了。
第一個報道孫知可能是一個瘋子的人,就是牽著牛在河邊吃草的孫家聲。作為目擊者,他看到孫知一連好幾天,都在村邊那干涸的河床上獨自行走,時而彎下腰去,撿起什么東西又扔掉。他看上去像在閑逛,又像在尋找什么。既顯得無所事事,又像有什么目的。
孫家聲問他:“你丟了什么?”孫知憂悒地望著他,搖了搖頭。有什么好丟的呢?他覺得有一大團霧狀的東西堵塞在胸口,但他無法用語言去表達。他可以確定,有一種極其重要的東西正離他遠去。那是一種痛徹心扉的感覺。二十年前,他幾乎釣到了一條大如蒲扇的金色鯉魚,它被拉出了水面。十年前,他幾乎發了一筆橫財,他買的彩票只差一個號碼就押中了五百萬。還有幾年前呢,他幾乎贏得了一個大美人的身體和愛情。唉,就都差那么一點點——那些美好的東西就溜走了。但那種痛失的程度,仍無法跟他此刻的心情相比。上述那些原本就不是屬于他的,但現在尋找或憑吊的一切,原本是存在著的啊。
多日之后,他跟孫家聲說,他所失去的東西有些抽象,三言兩語說不清,也不僅屬于他一個人,但畢竟他也是唾手可得的。
孫知的腦海翻滾著往昔的時光和往事。村莊坐落在一座魚形的山坡上,炊煙交織著晨曦,村莊靜謐而生機勃勃。一道小河呈帶狀環繞著村邊流過,金箭般的陽光一支快過一支,穿透了河面上的白霧。河水流動的聲音,透過光與影傳遞過來。兩岸一棵棵野生的水蓊樹像倒豎的大掃帚,將天空掃得越來越藍,越來越高。當太陽躍出云團,由紅變白,你可以看到河灣像一面圓鏡子,被天空、遠山及兩岸樹木的虛像所充滿。在鏡子的迷宮深處,棲息著毛蟹、草魚和河蝦等二三十種生靈,它們若隱若現的身影讓人覺得很不真實。極目遠眺,河水像素帛一樣展開,無窮無盡地奔涌,河灘上的青翠蘆葦一直鋪向天邊……
這是他美好的回憶,也是真實的風景。但如今只剩下記憶。河流已瀕臨死亡,那一絲似有若無的水流,在河床中孱弱地流過,仿佛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呼吸隨時會停頓。
孫知苦笑了。這樣的“河水”,不比他撒的一泡尿更有氣勢。這曾是多么好的一條小河呀。而如今,水蓊樹和蘆葦消失了,魚蝦消失了,白花花的波浪和幽深的水潭消失了。一條經常在雨季漫出河堤的河流,只剩下兩岸和河床。沒有了河水,也就等于抹掉了河流,這連河岸和河床也難以成立了。在往昔的河床上,堆積著農藥瓶、塑料袋和砂土,那曾經的河岸瘋長著雛菊和野蓖麻。
河流正在死亡。這不是一個譬喻,而是事實。孫知扯了一把草葉,塞入嘴咀嚼,狠勁咽下喉嚨,苦澀的草汁讓他幾乎嘔吐。他大口吞咽,張大泛著淚光的雙眼,望著孫家聲。孫家聲恍惚地望著他,又望著啃草的牛,覺得這兩個家伙有可比性。
進城生活多年的農民工孫知,在河灘上啃了一個下午的草,就這樣通過孫家聲的嘴傳遍了整個村莊。第二天,孫知對此也略有所聞,他正在成為某個人們期待中的故事的主人公,他的一舉一動已成了人們茶余飯后津津樂道的奇聞逸事。他有些惱火。但同樣作為鳳凰村人,他發現跟別人的隔閡是無法消除的。他之前對此沒有多加考慮。
作為見證人、旁觀者和報道者,孫家聲發現,孫知在河床上閑逛了六天。他牽著牛亦步亦趨地跟隨著孫知。孫知的行為讓人覺得古怪而無由頭,就是因為他除了啃草,還用舌頭去嘗河灣那一小攤烏黑發臭的水。那些水是狗也不喝的。
(本文節選自《拯救河流》,插畫來源于海宏線描)
◎ 評 論 家 說
◆ 黃金明的《默殺》以現實的荒誕來凸顯人生存的悖論。而“默殺”的古老規訓更是神秘恐怖,小說借“默殺”這一線索逐漸使故事明朗清晰。村長與村民合謀“吃人”的情節,類似于魯迅的《狂人日記》,意味深長。
——程振紅(《全球華語小說大系·穿越與另類卷》,新世界出版社2012年版)
◆ 黃金明的《村中十日》可謂一部偵探小說,也是一部荒誕小說。這一系列事件都令人匪夷所思,維持了數千年的農耕時代在短短數十年中土崩瓦解。真實的歷史與“真實”的現實產生強烈對比,大有《儒林外史》的筆法, 極具揶揄意味。
——曹務龍(《青春》2014年第12期)
◆ 黃金明的《巫師》對鄉村民間信仰及世俗權力雙重腐敗作出的揭示,頗具新意,使之具有較強的社會意義。小說對于粵西民俗及鄉村生活的描述,頗有嶺南風情和地域特色。小說的開放式結構,大大拓展了敘事空間。
——首屆廣東省小說獎授獎詞(《珠江時報》2013年12月13日
◎ 作 者 簡 介
黃金明,1974 年出生于廣東。現為廣東省作家協會專業作家。廣東省作家協會理事。廣東省作家協會散文創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兼擅小說、散文和詩歌,發表于《世界文學》《人民文學》《青年文學》《北京文學》《廣州文藝》《中華文學選刊》《散文》《詩刊》《作品》《花城》《十月》《天涯》《芙蓉》《鐘山》《大家》《山花》等期刊,入選《新中國60 年文學大系》《全球華語小說大系》《當代先鋒詩30 年:譜系與典藏》等200 多種選本,逾250 萬字。出版散文集《少年史》《鄉村游戲》《田野的黃昏》《與父親的戰爭》,詩集《陌生人詩篇》等多種。參加詩刊社第24 屆青春詩會。魯迅文學院第13 屆高研班、第28 屆高研班(深造班)學員。獲得第九屆廣東省魯迅文學藝術獎、首屆廣東省小說獎、首屆廣東省詩歌獎、第二屆廣東省散文獎、首屆廣東省青年文學獎。
◎ 本 書 目 錄
第一章 ?默殺
第二章 ?巫師
第三章 ?挖洞記
第四章 ?紫薇坡
第五章 ?禁頭
第六章 ?失蹤的父親
第七章 ?尋母記
第八章 ?路標
第九章 ?浮生夢
第十章 ?拯救河流
第十一章 ?人樹
第十二章 ?村莊的黃昏
第十三章 ?村中十日
附錄:黃金明主要小說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