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靜里春秋 -鄉(xiāng)愁系列茶會二
更新時間:2016-11-16 作者:沐東
"靜里春秋"茶會,取名出自朱良志教授的《中國美學十五講》。
從京城歸來,北方已大雪紛飛,我在南方山城難覓一片紅楓。用了一天時間,周轉于山城各處,鮮少看見黃了頭的楓葉,經友人介紹,在二十公里開外的山上,僅有的兩棵紅楓屹立山腰,隔山相望分外惹人眼。同修們倍覺時間緊迫,從得知省市作家采風團的行程,到"靜里春秋"茶會的呈現,只有兩天的策劃與籌備。"十二時如何用心?",趙州云:"諸人被十二時辰使,老僧使得十二時辰"我無暇去思考時間的緊迫,用了一天去尋找紅楓,用了另一天,挑選場地和布置。安住當下的心,專注手里的枯枝紅楓。清代鄭板橋用"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論繪畫意境創(chuàng)造的階段。我們借一片紅楓,把中國山水畫荒天邃古之境引入室內,茶桌一圓一方,老樹根凳子,用落滿一地的紅楓營造這靜絕的氣氛。作家從觀光采風景點走入靜絕的境界,心靈由躁動歸于平和,于靜寂中自在,與手里的茶湯同在,與天地同在。
為赴一場茶約,茶聯瑤寨八十多歲的老人,孤身守候這一間老屋,等候著遠道而來的友人,我們在這老屋做劇場茶會,在茶會創(chuàng)作過程中看待生命,用一杯茶拷問自己存在的價值。山靜日長,枯枝寒冬,紅楓秋意,"榮落在四時之外",非時使所知,賓客坐擁秋意,安住當下,在一杯茶湯里放下"聽時心"。
"靜里春秋"茶會,是對表象時間的拷問。在半個多小時的茶會中,時間靜止了,靜里品茶,記憶只有拿起和放下,只有那幾十秒就能完成的動作。"意氣不從天地得,英雄企籍四時推",春秋,不過是表象的存在,茶人習茶,反復進行身手心的訓練,超越表象的時間性存在,茶人習茶,做真實的本然的人,世界的發(fā)現者。流動時間的背后,世間的一切因手中的一杯茶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