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美媒稱中國網絡文學創造財富神話:“人民的文學”
更新時間:2016-11-03 來源:參考消息網
美媒稱,《花千骨》是一部從來沒有在書店銷售過的小說。它最早于2009年發布在一個文學網站上,但這個武俠玄幻故事現在是中國最成功的品牌之一。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1月1日報道,自小說版權在四年前售出之后,這個有關一位男神和一位女神命中注定相互殘殺、來生又墜入愛河的故事,已經衍生出一系列周邊產品,其中包括一款電子游戲、一部即將上映的電影,以及首部在中國突破200億在線觀看次數的熱門電視劇。
隨著對知識產權的巨大需求促使制片人在網絡上展開搜尋,這部小說像許多之前只在網絡上存在的作品一樣,從默默無聞到逐漸獲得主流文化地位。
“IP”——知識產權,或說可以購買或被改編成其他形式的原創版權內容——是中國最熱門的流行詞匯之一。隨著中國快速增長的影視和電子游戲行業對觀眾展開爭奪,尋找高品質本土內容的娛樂公司開始四處搶購IP。
為尋找好的IP,娛樂公司高管們會訴諸于常見的來源:書籍、現有的電影和漫畫作品。但他們也越來越多地挖掘互聯網上一個曾經不太被注意的角落,這里已經成為一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火爆市場:蒸蒸日上的網絡文學世界。它完全省略了書籍印刷制作的過程,以盜墓、科幻、玄幻、愛情和武俠等題材在手機上捕獲讀者。
“中國網絡文學里有不少好故事和IP,”小說《花千骨》的作者、30歲的江晨舟說,她更為人熟知的是網名“Fresh果果”。“在網上,你有創作的空間。有更多表達的空間,限制更少,壓力也更少。”
“我2009年完成這部小說的時候,內容市場才剛剛開始升溫。兩年后,制作人已經開始四處搜尋,詢問我對改編這個故事的看法。現在所有人都在談論IP。”
對娛樂企業的高管來說,網絡文學網站——有些手握幾十萬部作品版權——提供了大量在審查相對寬松的環境中創作出來的、經過市場檢驗的角色和故事情節。
“整個娛樂行業的環境依然十分保守,”盛大游戲公司的產品主管陳明(音)說。此人之前曾在中國最大的網絡文學網站之一起點中文網擔任編輯。“創作自己原創的玄幻內容不一定就能保證成功。但市場已經顯示,改編受歡迎的網絡文學IP可以賺很多錢。”
去年將《花千骨》改編成電視劇的慈文傳媒首席執行官馬中駿對其中的商業邏輯進行了總結:“你在花錢買可以穩賺的東西。美國人最擅長這個。那是他們不斷拍續集的原因。”
去年中國票房最高的兩部電影都是由盜墓題材的網絡小說改編。其中,由天下霸唱的《鬼吹燈》改編的《尋龍訣》在2015年12月上映后,獲得了2.5億美元的票房。據監測票房數據的藝恩網統計,該片成為中國有史以來票房第五高的影片。
政府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去年中國有大約2.97億人——占中國網民的43%——閱讀網絡文學作品,它因此成為中國人上網的十大原因之首。
創作這類內容往往是一個與讀者互動的過程。作者可以看到他們的評論,有時會做出回應。
“網絡文學真的是人民的文學,”馬中駿說。“寫作過程中牽涉的商業因素很少,所以這種文學往往非常純粹。”
將知識產權出售給娛樂公司日益成為關注的重點,這與網絡文學行業之前的商業模式已經有所不同。盛大文學等大公司(去年與騰訊文學合并為閱文集團,成為占主導地位的市場力量)以前主要將注意力放在推廣業余作者上,方式是和傳統出版商談出版合約,以及向讀者征收訂閱費。
因為一種幸運的巧合,來自知識產權銷售的收入增長幫助抵消了盜版問題帶來的收入損失。后者依然是中國網絡出版平臺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作者也因此獲利。據江晨舟估計,她已經從《花千骨》的各種版權收入銷售中獲得了150萬美元。據《中國日報》報道,去年張威——也稱唐家三少——獲得了1680萬美元的收入,成為中國收入最高的網絡作家。
35歲的張威表示,現在他的收入大多來自向各種媒介出售版權,以及他的玄幻題材網絡小說的實體書銷售。據張威自己統計,他已經寫了160多本書。他表示,其中一項版權賣了300萬美元。
盡管他已經賺到了大筆財富,但張威表示他的最終目標是打造一個類似迪士尼公司的特許經營品牌。
“迪士尼有很多角色,它們的受歡迎程度通過電影和動畫片的播放得到加強,”他說。此前他表示在過去的12年里,他每天都堅持在網上發點東西。“我在尋找一個可以收走我所有的IP,然后復制這一模式的合作公司。”
當然,不是所有受歡迎的網絡小說都能變成受歡迎的改編作品。多年來,政府一直在尋求對網絡文學施加更嚴格的管控,要求發布平臺加強監測,尤其是尋找政治上比較敏感或有色情意味的內容。
不過,網絡文學依然是個相對比較寬松的環境。在與潛在制作伙伴談論《花千骨》的改編時,江晨舟才開始意識到這一點。
“一開始,很多公司不愿接這個故事,”她說,“因為他們覺得它通不過審查。”
“但是在創作人物的時候,我創造了實際上比較好的壞人和實際上有點壞的好人,因為我覺
得人性是復雜的。但這種復雜性不適合電視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