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1区2区3区_久久亚洲视频_成人久久_欧美国产激情_免费久久精品_精品视频在线看_日本福利在线

標題

標題

內容

首頁 > 粵行粵遼闊 > 行思錄

汕尾四日

更新時間:2016-09-19 作者:蔣述卓

想象之中,汕尾與汕頭一頭一尾,汕尾總是一個居于海邊的偏遠的地方。其實,一旦踏入這片土地,了解它的歷史、文化與現狀,卻覺得它其實離我們很近,并且是一塊正在崛起的熱土與希望之地。

從廣州出發,坐大巴上高速,行時三個半小時左右,即抵達汕尾。今年的八月下旬,我隨廣東省作家協會采風團在汕尾度過了難忘的四日。雖然行色匆匆,但神奇、美麗而風姿多彩的汕尾卻給我留下極深的印象。

第一日:尋找善美文化的遺痕。

上午從廣州出發,中午抵達汕尾,稍事休整,下午即到汕尾城區采風。

坎下城,建于明代崇禎九年(1636年),原叫坎下寨,一面依山,三面環水。建有四門,東西南門臨海,只有西門為水門,可供船只出入。寨里駐水師,設海防炮78門,垛口391個,是當時東南沿海最重要的海防城池之一。坎下城歷經兵患,又遭風雨自然磨損,到今日已難見當年的雄風武貌,但撫摸那青苔漫布、坑點斑駁的殘遺城墻,我似乎還能觸摸到當年那些身穿鎧甲守望海疆勇士們的熱血胸膛,還能嗅到當年那腥風血雨的歷史風煙。陽光透過城墻上大樹的縫隙灑在墻體上,狀若星辰,這讓我對那些櫛風沐雨、為國為民守衛一方土地的海防將士生起崇敬之情。他們是歷史上的無名英雄,他們驕勇而善良的心靈就像這溫暖的陽光照射著這片土地,培育了汕尾人民忠勇向善的品性。

從坎下城出來,穿行在有“百年商埠”之譽的三馬路,沿著騎樓而行,我們遇見了金碧輝煌的關帝廟。這關帝廟也頗有歷史。據說這里原來是海灘,當年的百姓抬坎下城關帝廟的關帝像巡游,游到此地則抬不動了,于是便在此修廟供奉。隨著人煙旺盛,此地便成為了汕尾港商埠的發祥地。1950年因為城鎮修路,關帝廟被拆除,到2010年隨著城區對歷史文化和民俗的尊重,關帝廟在原址退后幾十米的地方重建。與隔海相望的臺灣島一樣,關帝信仰是兩岸尤其是沿海地區百姓的共同風俗。民間供奉關公,除了將關帝奉為財神,希望他能給人帶來財運之外,還有更深層的文化原由,因為歷史與文化上的關公也是忠勇誠信的化身。關公在沿海地區的出現,既是守疆衛土的心理需要,也是當地百姓對和平安定與一統江山的渴求。遙想昔日,百姓在進行貿易交流的同時,也到關帝廟燒香祭拜,無形中也會受到這種忠勇誠信文化的熏習。日積月累,這種文化便潛移默化為當地人民的集體無意識。

抵達品清湖畔鳳山祖廟時,已近日暮時光。據記載,明末清初時,福建漁民為避風而漂泊到鳳山,隨著定居之人日多,便將他們供奉的海上保護神——媽祖帶來了,于是形成了鳳山媽祖廟。如今,鳳山之頂塑造了一座高達16.83米的媽祖石像,而且一改福建地區將媽祖塑成中年婦女的風格,按民間的傳說將她恢復到年青嬌美、從容淡定的面容。傳說中的媽祖乃民間窮苦女子,她有神奇功能,但都用這些功能為人民扶危濟困、治病驅瘟。當海上漁民遭遇風浪無法識別歸程時,她毅然點燃自己的茅屋充當燈塔,為遇難漁民指明方向。這種慈愛無私的博大胸襟感化了漁民,他們便漸漸將她神化,奉為保護神。盡管她只活了短短的二十八年,但人民卻將她供奉千年并永遠珍藏在心中。

站在鳳儀臺上,眺望遠處的天際,陽光從濃濃的暮云中像一簾瀑布似地傾瀉下來,海面上點點歸帆染上溫潤的色彩,靜穆祥和。我在想,從五千年前的沙坑文化算起,汕尾人民就在此漁獵生息,此地的歷史與文化也輩輩相傳,人民的精神、智慧和創造力,讓這片土地充滿了深厚文化底蘊和生機活力。而善美之城的追求與打造,正是這座城市的文化動力和崛起之源。

第二日:探訪歷史人物的足跡。

這一日行程甚滿,我們到海豐參觀了海陸豐起義的革命圣地紅宮紅場并拜謁了彭湃故居,探訪了海豐縣城內的馬思聰故居、位于公平鎮的鐘敬文廣場以及梅隴鎮馬福蘭村的丘東平故居。

紅宮是1927年海豐人民在此召開縣工農兵蘇維埃代表大會成立海豐蘇維埃政權的地方,是中國第一個紅色政權的誕生之地。恰逢明年要在此舉行紀念中國第一個蘇維埃政權成立90周年的活動,紅宮紅場正在進行大修,多處地方關閉。但通過簡易的臨時展館內展出的革命文物,如第一面農會會旗,第一面蘇維埃政權的旗幟,第一部土地法規,第一部銀行發行條例等等,我還是感受到了當時的海豐人民敢于打碎舊世界、創造新天地的敢為人先的精神。在龍津河畔的彭湃故居,肅立在高大濃密的樹冠之下,我仿佛看到當年從日本留學歸來的彭湃在此向農民宣講革命道理并當眾燒毀自家田契的偉岸身影。得趣書室前,如今塑有六人農會的雕像,就是在此成立了以彭湃為會長的中國第一個農民協會,會員中就是那些目不識丁、連名字都是以數字來取名的當地農民。步入故居之內,就會見到彭湃母親周鳳那慈祥而又堅毅沉著的遺像,正是這位革命母親將膝下的多名兒女都送上革命與抗日的前線。彭湃一家人正是在這位革命母親的鼓勵與支持下,胸懷天下大局、充滿革命意志、心裝大愛情懷相繼走上革命道路的。

站在這座建于清末的仿西式建筑面前,看著從彭家門前緩緩流過的龍津河水,我在思考:究竟是什么強大的力量支撐與召喚著彭湃這位富家子弟起來組織革命?在革自己階級的命的過程中彭湃難道就沒有經歷過艱苦而激烈的內心斗爭嗎?他在領導這場革命時就不怕得罪本地人、不考慮后果與將來嗎?流經彭家門口的龍津水在見證著:彭湃的革命是值得的,沒有這一代革命先驅的奉獻與犧牲,就沒有今日的幸福與安寧。彭湃們的革命都不是為了自己,是為了天下大眾,他們在《共產黨宣言》的精神召喚下,就是奔著一個堅定的理想——實現人人平等、實現共同富裕的共產主義理想而去。在他們心中,是沒有個人擔憂的。否則,你就很難理解,為什么他們會全家都投入革命,前赴后繼,為民眾而戰。

民間有俗語流傳:天頂雷公,天下海陸豐。此語語焉不詳,對它有著各種的解讀。有人說這是專指海陸豐人的血性。我想,這自然有一定道理。如果當年的海陸豐起義中,沒有這些敢于抗爭、敢于打碎舊的枷鎖力爭自由平等的工農大眾,又如何能造就這中國第一個蘇維埃政權呢?但是,這難道僅僅指這一點嗎?在參觀過馬思聰與丘東平故居以及鐘敬文廣場之后,在了解到海陸豐出了許許多多的著名人物如陳炯明、陳其尤、柯麟、馬采、謝非、彭士祿、陳建華等等之后,我對此有了新的理解。雷公者,有震撼力、喚醒力之雷人也。正是這些著名人物,他們在某一領域有著創造力、感召力,才成為名聲遠播的杰出人才。他們正是地上的雷公。對他們的仰慕用“如雷貫耳”去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用智慧與膽識去創造創新,已經融入海陸豐人的日常生活,這在我步入海豐縣城中山西路去探訪馬思聰故居的時候更強化了這一認識。中山西路原名幼石街,馬思聰出生并在此度過他的少年時期。馬思聰故居現標志為中山西路32號,那里還保留著昔日深宅院落的樣子。上個世紀初,馬家門前的街道是通往省城廣州的必經之路,也是當地工匠云集、貿易頻繁的街道。一個海邊的小城,竟然孕育出這樣一位十七歲就被譽為“音樂神童”和后來成為大師級的音樂巨匠,這讓我不得不佩服馬思聰父母的聰慧、開明與遠見卓識。他們讓一個幼小的兒童十一歲就跟隨長兄馬思齊赴法國留學了,這是需要極大勇氣和胸懷才會有這種割舍的。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馬思聰父母的割舍為中國贏得了大師。在當時重商崇官的環境下,學音樂大約是最無用的,但擔任過廣東省財政廳長的馬思聰的父親馬育航卻毅然同意他的子女們去學最無用的東西,這又是一種什么文化理念在主導著他呢?我以為還是汕尾人的精明聰慧與精于制作的文化精神。想汕尾地區,山多海闊而地少,當地人把圍海養殖和田地耕種都當作繡花一般對待,精耕細作,將它們侍弄得像藝術品。想起剛才路過的中山西路上,還保留著若干的銅匠、金銀首飾打造匠、木匠、豬油糖等各種點心制作鋪以及寫對聯、算生辰八字的鋪子,這些制作者也都是可算得上匠人。那些精于木雕的手藝人就更是技高一籌,會讓人高看的。這種延續已久的工匠精神在汕尾地區傳承著,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汕尾文化。馬思聰曾兩度赴法國留學,在那里學習小提琴演奏和作曲,后來擔任過中央音樂學院的首任院長,他創作的名曲如《思鄉曲》、《塞外舞曲》、《西藏音詩》、《山林之歌》等至今還環繞在音樂學習者和愛好者的耳邊。這與他的精心制作與演奏分不開。從寬泛的角度看,他的確是個手藝人,因為他獲得了一門高級的手藝,比木雕師更高級的手藝,誰能說無用呢?從藝術的角度看,他又不是一般的手藝人,而是創造了音樂審美最高境界的藝術巨匠。工匠精神在藝術家那里的體現,就不僅僅是一種技藝和能力了,要成為巨匠還必須有高超的藝術才華,具有一定的思想高度、藝術感覺與審美意識。

從這樣的沿海小城,走出這樣一位藝術巨匠,絕不是偶然的。

告別馬思聰故居時,我看到了院子門口種植的米蘭,米蘭開著小朵的花,不夸張,不艷麗,素凈的花朵散發出淡淡的幽香。這似乎在昭示著這位音樂巨匠的性格,他的名氣不在廟堂,而在民間,他不是那種可以掀起巨響的雷公,卻是一位在民族交響樂中擂起有藝術穿透力和表現力的鼓師,他的音樂將伴隨著中華民族邁向復興的節奏而經久不息。

第三日:尋訪紅色之“神”。

汕尾民間有說法,說是到海豐看人,到陸豐看神。因為海豐出大人物多,陸豐有玄武廟,是佛道二神俱拜的香火旺地。我們到此,自然不是求佛問道,而是尋訪革命英雄,他們才是紅色之“神”。

紅二師碣石作戰指揮部舊址就在陸豐玄武山上。1927年11月,新組建的紅二師就在彭湃的領導下,進行了攻打碣石城的戰斗,指揮部就設在玄武山上的自得居。為了瓦解敵人,在圍城的同時也派出玄武山的僧人信德和尚帶信去勸守城的國民黨頭目投降。在規勸無效的情狀下,彭湃步步為營,孤立敵軍。經過艱苦激烈的戰斗,最后解放了碣石。這里的指揮部雖小,但卻是碣石城外的制高點。當年的紅二師和當地工農武裝三四千人齊集玄武山,聲勢浩大的場面是可以想見的。面對強大的國民黨勢力,當地的工農武裝毫不畏懼,盡管他們駐扎在有神的玄武山上,但他們靠的不是神力,而信奉的只是他們自己。就像《國際歌》里所唱:“從來就沒有神仙皇帝,全靠我們自己”,當時的“神”就是這些紅色的工農武裝。當我在元山寺內看到古戲臺時,更堅信這一點。過去的時候,每逢廟會,古戲臺上就會演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西秦戲、正字戲、白字戲等,這與其說是娛神,不如說是娛人,是老百姓借廟會的自娛自樂。拜神只是一種借口和愿望,在日常的拼搏中,他們何嘗不相信,自身的實力是萬萬不能缺乏的。

登上元山寺高高的福星壘塔,碣石城全貌盡收眼底。只見城內高樓林立,車水馬龍,昔日的戰場如今變身為繁華的經濟貿易之地。黝黑的玄武山石默默地銘記著當年紅軍武裝的豐功偉績,雄伏在塔下的麒麟石仿佛也在告訴人們,紅軍為碣石人民帶來的幸福,依然是安寧祥和,此地的廟會依然是人頭簇擁,歌舞升平。

在玄武山半山腰見到了劉海粟先生為玄武山所題的“人杰地靈”的碑石。海粟老人當年并未到過玄武山,但這一題刻卻是點睛之筆,道出了陸豐包括玄武山文化的精髓:創造奇跡的不是神,是人,是那些活生生、有闖勁、有創造的實實在在的人。在從玄武山去觀音嶺的路上,我見到一個小汽車駕駛員培訓場,只見車頂上都頂著一把寬大的遮陽傘。知情者告訴我,因為訓練車場常年在野外,車速又慢,面對熾烈的太陽開車內空調也難解決悶熱的問題。有了這把遮陽傘,至少可以緩解車內的溫度。這便是海陸豐人民的創造,至少我在其他地方還未見到過這種景象。這只有精明的海陸豐人才想得出來,而并非神的啟示。

穿過觀音嶺上的古官道,就到了金廂銀灘,這里自明代以來就是一處揚文宣武的風景之地。相傳北宋名將楊文廣率兵征伐到此,正逢漲潮,淹沒了海邊的道路,楊文廣拔劍插地,潮水即退,官兵順利通過,而劍化為石,從此可抵擋潮水對道路的侵蝕。后來明代朝廷為緬懷楊文廣的南征之功,欽命題刻“鎮海石”,后又有“揚威止水”、“永鎮安瀾”、“天水相與永”等石刻樹立于此。楊文廣的傳說自然有一定的史實可據,但也有一定的神化,這表現出了當地人民對有功之臣的崇敬與愛戴。也正是在此地,為紀念對南昌起義作出重要貢獻的革命功臣周恩來,人們在海灘邊的巨石上刻下了“龍石”的題刻。1927年南昌起義之后,周恩來、葉挺、聶榮臻等率部挺近潮汕地區,由于連日勞累,周恩來病了而且病得很重。為了保存革命實力,周恩來在這里乘船前往香港,一邊養病一邊聯系中央。當時的情勢緊急,亦可謂之為“搶渡”。所刻“龍石”正是為了紀念這件事。

為了尋找這塊“龍石”,我與汕尾作家協會的王萬然主席可是費了一番周折。因為從古官道上下來,沙灘一馬平川,“鎮海石”等遠目可及,而唯獨不見“龍石”二字。問當地人說是在觀音嶺下的懸崖下面,必須從這邊沙灘翻越過幾處陡峭的山脊轉到巨石的背后才可看到。我與王萬然小心地翻過海邊幾道偏斜快成45度的山脊,并跳過幾處山石,終于見到了如磐兩個大字“龍石”。再轉過去十幾米,攀援著下到巨石的底部,抬眼才能完整地見到著名書畫家賴少其所書的“龍石”二字及其賦詩:“洲渚夜如釜,遙天一砥柱。搶渡碣石灣,猛如下山虎。”“龍石”二字為豎排,詩的文字自右向左位于“龍石”之下,詩后注明詩題、年月及書者:“周總理搶渡碣石灣。一九八三年三月一十五日,賴少其書。”字自巨石頂部以下兩三米處刻起,往下延伸至少十五六米,用的是賴少其常喜歡書的爨寶子體,雄強峻偉,面海而立。我們在巨石底部只能仰視,如果在海面的船上遠觀,當會更覺雄健剛強。

從賴少其的詩我們知道,當時的搶渡是在深夜。當時的周恩來雖是有病在身,但意志堅強,轉戰香港也猶如猛虎下山,會東山再起。事情過去了許多年,當革命成功又回憶起當時的那段歷史,老百姓還覺得中央料事如神,周恩來亦是神人,或是飛龍下凡,故灘頭巨石亦以“龍石”命之,并于嶺上建亭加以紀念。周恩來自然是人,不是神,但命大福大,危機中轉入香港養病又重回紅軍領導隊伍,群眾將其視為“神”也是有原由的。想想將“龍石”并詩刻于那頗有點神秘的地方,讓觀摩者必須經過一點艱難路程才可拜謁到,這也有點激發人神往崇之的意味在內吧?

第四日:向海而吟,因海而興。

汕尾市城區人民政府代區長林軍主持頒獎儀式

廣東省作家協會主席蔣述卓為一等獎得主頒獎

中共汕尾市委常委、汕尾市城區委書記陳少榮為二等獎獲得者頒獎

汕尾日報社社長、汕尾市作家協會主席王萬然為三等獎獲獎者頒獎

中共汕尾市城區委常委、宣傳部長劉元海為優秀獎獲得者頒獎

早晨九點,我們即往汕尾城區的金町灣參加“‘善美之城’全國詩歌大賽”的頒獎儀式。這次大賽由汕尾城區宣傳部與汕尾日報組織,向全國征集,得到積極響應。頒獎儀式很簡樸,就在金町灣的沙灘上搭起一簡易木臺上進行。選擇這里做頒獎地點應該是有深意的,因為這里是汕尾城區面向未來快速發展的生長點。這里有得天獨厚的長達七公里的沙灘,政府將把它打造成公共享用的海濱休閑場所。就在這里,一座由保利集團開發的新城已開工建設,目前有了十余棟高樓,買者絡繹不絕,還供不應求。據介紹新城建畢將容納十萬人。新城面海而立,出海易,去港澳方便,得到不少人的青睞。這使我想起詩人海子詩歌所追求的那樣“我想有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想到這詩意般的新城會變成汕尾大眾的享受,心里總鋪著溫暖的底色。而在這里舉行詩歌頒獎活動,吟詠的又是美善,汕尾在抓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注重抓文化的進步,這路是走得正而遠的。汕尾市委書記石奇珠說過,汕尾人要樹立新形象,要努力做到“天上雷公,汕尾處處有雷鋒”,這便是一種更高的精神與價值追求了。

頒獎儀式結束后,我們走向沙灘。極目遠眺,天高海闊。短短四日,告別之際竟讓我對這片神奇的土地產生了無限的留戀。當今的汕尾,深汕特別合作區進行得十分順利,政府又準備將無人島龜齡島打造成生態型的示范性海島,紅海灣畔的風力發電漸成規模,汕尾人民將做足海的文章,一切都充滿著生氣、活力與希望。汕尾人依海而生,向海而吟,也一定會因海而興。我熱切地期待著。


完稿于2016年中秋

(作者為廣東省作家協會主席,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暨南大學教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成人免费 | 国产精自产拍久久久久久 | 国产免费黄色大片 | 久久大综合 | 亚洲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 日本欧美国产 | 国产精品va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一区亚洲二区 | 手机在线看片国产日韩生活片 | 日本护士毛茸茸 | 亚洲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 九九九热视频 | 天天干天操 | 黄色网页在线播放 | 亚瑟天堂久久一区二区影院 | 天天看片天天操 |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视频 | 免费国产午夜高清在线视频 | 欧美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天天碰人人| 综合成人 | 久操福利在线 | 成人在线网 | 黄色片网战 | 欧美亚洲综合网 | 天天色天天爱 | 久草免费色站 | 人人做人人爽人人爱影视 | 美女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潘金莲 |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 | 久久久免费精品视频 | 久久精品 | 99re热精品视频国产免费 | 伊人网综合视频 | 日本永久视频 | 久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第一页在线 | 日本xxxxxxxxx高清hd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午夜 | 免费黄色的网站 | 久久精品夜夜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