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千年古邑始興采風行
更新時間:2016-08-24 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 始興的初夏,處處蒼翠欲滴,美得教人怦然心動。始興為千年古邑,被稱為“中國圍樓之鄉(xiāng)”, 文化底蘊深厚。這里的古村落風情濃郁,作為文化非遺保存完好的傳統(tǒng)建筑——客家大圍樓風格迥異,令人沉醉。
??? 我從稱為“世界客都”的梅州來,首次到粵北。雖然,始興的客家話語調稍有不同,我好奇而感動,卻頗有另一家鄉(xiāng)的親切。
??? 接到廣東作協(xié)采風團的邀約,我從梅州乘火車到廣州,第二天隨團乘大巴往始興而來,為期數天采風活動。已是中午12點半,我放下行囊即來餐廳,卻是團里首位客人,有點不好意思。沒想到一位中年女服務員客家話笑臉相迎,我這才意識來到粵北客家聚居地了。當她們知道我來自梅州,熱情前來招呼,那位大姐告訴我:“這里的古民居‘曾屋大宅’,祖上就是梅州蕉嶺遷來的呢!”
??? 自大遷徙以來,始興客家已是千余載歷史。鄉(xiāng)間保存著許多完好而壯觀的方形大圍樓,大部分樓高四層,青磚藍瓦,木質結構。最是羅壩長圍多達700余房間,樓道深深,采光、防衛(wèi)、議事、賬房等均有布局安排,堪與著名古建筑媲美,令人稱奇而感嘆。其實,如此眾多的大圍樓乃大遷徙之產物。客家人是漢民族的一組。千年前,因戰(zhàn)亂或自然災害中原大遷徙而來,以中原先進文化融合本土形成客家人和客家文化。因此,北方許多人不知道何謂客家。2012年冬,北京作家出版社賀平老師前來梅州組稿,臨走邀我共進晚餐,曾告訴我以為客家是少數民族,卻又查不出屬于哪個族。
??? 中原大遷徙是中國歷史的典型。來到南方以后,一開始只能住山區(qū),抱團而居,耕讀生活,然后尋求仕途或經商,走向城市,走向各地。在梅州各地,至今保存著城堡式的“客家圍”。豐順縣的建橋圍就很有代表性,里面幾十座客家風格的房屋可容數千人居住,古街道縱橫交錯石頭鋪就,商貿齊全,各姓氏祠堂莊嚴、石楣桿林立,東西南北各有圍門,防衛(wèi)森嚴。
??? 客家大圍樓堪稱古代建筑奇葩,各地客家圍樓風格卻不盡相同。始興的圍樓皆為四方形,青磚藍瓦木質結構。梅州的圍龍屋則是前面灰墻藍瓦四杠兩層樓,連接后面半圓圍屋,一圍或二圍;屋前門坪、圍墻、水塘一應俱全、功能齊備。福建客家土圍樓又是另一番情景,全是圓形大樓房,樓高數層,土木藍瓦結構;據傳,早年曾被美國衛(wèi)星拍攝誤辨為核基地,令人匪夷所思。
??? 此前,我粗略懂得唐朝名相張九齡是韶關客家人,還聽說過他客家民歌反哺京城的故事,卻不知道他的家鄉(xiāng)就在始興清化石頭塘村。這宰相故居仍保留得品味十足,古色古香,風水依舊。
??? 張九齡故居地勢較高,位于風景秀麗的山崗上,建筑經歷千余載,地理格局仍在。湛江梁老師帶了簡易羅盤,不露聲色的察看。我雖不懂地理風水,卻也細細觀察一番。這名相故居前有碧水,后倚秀峰,尤其正對遠方筆架山,前后左右格局著實不同凡響。
??? 名相故居旁,有一段古石鋪就的千年古道仍在。古道兩旁竹木森森,我們踏著細石小路往下走,然后去看古道旁宰相泉。
據說,張九齡小時候在山坡下的小山窩玩耍,因在山窩處玩挖洞,他用樹枝一挖,一股清泉汩汩冒了出來,便趕快回去告訴父親。張父苦于家里每天老遠山下挑河水,趕緊扛了鋤頭前往探究。果然,這里已經出現了一口清涼的泉眼,下自成兩米見方的小湖。這泉水甘甜而常年流淌,成了附近居民的日常用水。后來,人們?yōu)榧o念他,便叫做“九齡”泉。
??? 據傳,一代名相張九齡才華橫溢,聰明善良。他是盛唐時期的宰相,他的詩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千載傳誦。他小時候計誘猴子還賣帽老伯草帽的故事,我小學時就讀過。但是,把客家民歌形式介紹給朝廷,是鮮為人知的故事。據傳,唐皇酷愛歌舞,卻苦于詩歌皆為五言,難以譜曲。因此,張九齡與祖籍興寧的大監(jiān)將軍聯(lián)手以客家文化反哺中原,將民歌推介至京城,又將興寧籍山歌妹籃采萍推薦到京城演唱,籃采萍被封為梅妃。此后,李白等詩人跟著改變了風格,多數古詩變?yōu)槠咦忠痪洌礁韬涂图倚≌{也成為皇宮曲譜的資料。
??? 在梅州豐順縣鳳凰山北部,有個居住著約500人的唯一少數民族村落——神秘的鳳坪畬族村。因此,來到分布著較多少數民族的粵北,我總想接觸一下其他民族的風情。
??? 那天,來到羅壩長圍,這偌大的客家古民居仍住著一些人家。首層一處房門口,我為乳源縣兩位女老師拍照,其中一位悄悄告訴我她是苗族的,我的好奇心立馬調了上來。我問她在家鄉(xiāng)講什么話?她說是客家話。啊!原來,她們祖上就跟客家人有緣,中原大遷徙一塊遷來的呀!
??? 一個下午,我們來到車八嶺國家森林公園,很快就被這里林木森森、鳥語花香的景象迷住了。我們走過晃晃蕩蕩的索橋,走進從華南虎到各種稀有動植物標本的自然博物館,然后到旅游風景區(qū)活動。出來的時候,發(fā)現有兩個小妹正在索橋上游蕩,很是活躍。我便趕快前去捕捉鏡頭。經自我介紹,沒料到她們熱情又大方,很樂意配合。原來,她們是附近瑤寨的,正在廣州讀大學,乘周末回鄉(xiāng)度假。她們掏出手機,要我加微信,好把照片發(fā)過去。她們告訴我這里瑤寨都說客家話,除了過年過節(jié)風俗有些不同,其余和客家人的飲食起居生活習慣相似。
??? 我跟兩個瑤族小妹聊得正熱,采風團的虞老師湊了過來,聽說小妹是瑤族的,脫口說自己是藏族的,惹得我睜大了眼睛去看她,左看右看,哪有什么不同啊?
??? 其實,就在采風團里,來自省作協(xié)的兩位女老師的少數民族服飾打扮,已經寫在她們的身上了……
??? 文學理論說:社會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唯一源泉。采風深入生活、開擴視野、互相交流,作家們詩意盎然。雖多數初相識,老師們的采風風采卻成了我心靈深處的美麗浪花。尤其美眉們,瞬間的浪漫優(yōu)雅走進我的視野中來。
??? 曾屋大宅古色古香的側廳木屏內,兩位才女仿如穿越時空,扮演大宅主人將出門的情景。劉張家山廖屋圍附圍二樓,西籬老師發(fā)現了一棵廣東罕見的花椒樹,招呼品嘗麻辣滋味,喜悅流露勝于言表。羅壩長圍的住房門口,乳源縣女作家上演主人走出門來,惟妙惟肖!
??? 那天上午,微雨中欣賞古榕。有棵根系特別的“刀背根”古榕枝繁葉茂,數人方能合抱的樹干上寄生著一株竹節(jié)海棠,綠葉紅花風姿綽約。年輕的楊老師和乳源女作家一展風采,人與花兒孰美?最是欣賞纏綿千年的 “榕抱樟”古樹之時,卻上演“你方唱罷我登場”。一幕“榮抱張”嬉笑同途,接著,兩位美眉手牽手優(yōu)雅走過獨木橋,“天仙配”般精彩瞬間何等驚艷!我吟道:移步,移步,閃現凡間仙路!
??? 走進物種寶庫車八嶺國家森林公園,流蕩的小河清溪使人禁不住在小河游泳、抓螃蟹、撿寶石,童心嬉戲。惠州的劉老師得意忘形撿了塊黑色柔石,紋路頗像飛鳥展翅。佛山虞老師欣喜大笑,小溪里抓住個橫伸著夾子的螃蟹。更是這水花四濺情景,令城里來客融入迷離奇幻之境!
??? 啊!客家大圍樓探訪,車八嶺采風,張九齡故居前流連,滿堂客家大圍樓對話老嫗,采摘楊梅笑語串串,還有省作協(xié)張建渝副主席為始興作協(xié)留下墨寶,采風風采一幕幕,在我心湖蕩起一圈一圈的美麗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