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文學?現場”第37期:每一個作家都肩負社會責任
更新時間:2016-08-24 來源:本站原創
嘉賓:周崇賢? 呂嘯天? 葉光榮
??? 引子
??? 周崇賢:今天我們主要聊文學的社會責任。其實這個東西每個人都在講,但大多僅限于“口頭革命派”,無論是文本,還是作家的行為,對當下社會進步有沒有推動作用,我們實際上并不是很重視。
??? 呂嘯天:我覺得有什么樣的價值觀就會有什么樣的行為。當前,文學責任在很多作家或文學圈子里都缺失了,這是因為“個人名利”被放大,社會責任被忽略。這是一個非常現實而又嚴峻的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關注和警惕。
??? 葉光榮:有作家說自己的寫作就是一個職業,以寫作求生而已,跟木匠、小販等沒有區別。我不認同,我覺得除了求生,作家的一個重大責任,就是通過文學手段,引領人類走向更高尚,更文明。
??? 文本也有社會責任
??? 周崇賢:是的,現在很多人都糾纏于個人名利,比如,我的作品寫得比別人好,我獲了多少獎等,一天到晚陶醉于這些,卻忽略了我和我的文本,能給這個社會帶來什么,能給他人帶來什么。
??? 呂嘯天:在社會責任中,作家的第一個責任就是文本,即作品的責任。現在很多作家,在市場大潮的沖擊下被新的價值觀所誘導,把物質追求放在首位,忽略社會責任。創作作品,首先考慮的是能掙多少錢,能獲多少獎,能得到什么好處。作品最重要的功能——能否給讀者帶來精神啟迪卻被忽略了。連作家自身的價值觀都扭曲了,還能指望他寫出好作品?
??? 周崇賢:我參加過一些嘉賓和規格都相對高端的文學會議,按理說,這應當是一個充滿精神氣質的“理想國”,可是,我發現很多嘉賓從頭到尾就陶醉于文本的技術性攀比,即誰的文本寫得比誰水平高、更完美;或者誰獲得了什么獎,得了多少獎金……我覺得這是很大的誤區。
??? 呂嘯天:對。這種價值觀或寫作觀在作家中彌漫著。部分名家沖著市場或獎金去寫作,初學寫作者當然跟著仿效,結果就糟糕了。一個作家如果作品不能感動讀者,卻花心思去跑獎,去搞詩外的功夫,這是不可取的。
??? 周崇賢:今天來到文學現場的葉光榮是另類。他每天都會寫一首詩,發在微信群里。但他的詩歌換不了稿費,獲獎的機會也不多。也就是說,名和利他都不沾邊,但他還在堅持寫。而且我發現他越寫越好,越寫越有味道。
??? 葉光榮:我不是詩人也不是作家,沒有各級作協的會員證,我只是喜歡詩歌,我覺得詩歌能讓浮躁的生活安靜下來。我還經常讀詩給別人聽,就是希望更多的人能享受到這一份靜美。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是盡社會責任。
??? 呂嘯天:按常理,寫出好作品,獲獎獲利是水到渠成的事。但這個寫作規律被顛倒了,很多人把名利當成寫作的首要動力,經常忽略了作品本身。于是文學或者文本的價值就被扭曲了。
??? 關于“葉光榮詩歌獎”
??? 周崇賢:葉光榮只是一個打工仔,每個月也就兩三千塊錢,在珠三角可謂窮困潦倒。他用工資設立了“葉光榮詩歌獎”,這其實也是在承擔社會責任。
??? 葉光榮:作家勞倫斯說,作家筆下的每一個人,每一棵青菜,都應該是飽滿、豐富的。我愿意做那棵青菜。我覺得,人活一世,能力所能及地為這個社會做一點事情,他的一輩子才會“飽滿而豐富”。那么趁我還活著,能做點就做點吧。
??? 周崇賢:關于“葉光榮詩歌獎”,很多人說:葉光榮你窮得叮當響,也不是大作家,有什么資格設獎?我不認同這種觀點,我認為葉光榮的行為本身就是很美的詩篇。
??? 呂嘯天:“葉光榮詩歌獎”的社會反響很好,這只是一個詩歌愛好者的行為,產生了這么大的積極影響。如果他是名作家,那影響肯定更大。可是,有多少人愿意去做這種事呢?很多人,就算有很多時間,很多精力,很多本事,也不會這么干,而是熱衷拉關系,混圈子,為以后獲得更多的獎,更多的名利去做鋪墊。
??? 葉光榮:文學不死,不是你寫了多少文字,出了多少書,獲了多少獎,而是你通過文學手段傳遞給世界的價值觀能影響多少人,對社會是否有推動,是否讓人覺得你這個地方或你這個人有情懷。但現在我們看到的、讓人非常遺憾的就是價值觀明顯出了問題。一些水平高、地位高的作家,熱衷談論的都是稿費、獲獎以及自己在圈中的地位,卻忽略了一個作家應有的、對社會的責任、貢獻和推動。
??? 精品即“精神之品格”
??? 周崇賢:政府宣傳部門和文學機構喜歡說“精品”。精品到底是什么?既然叫“精品”就應該注重“精神之品格”,除了語言、表現手法這些技術層面,最重要的是看它有沒有推動社會,有沒有給人類帶來溫暖,帶來心靈的撫慰,有沒有悲天憫人的情懷。其實,就算葉光榮不寫詩,只要他做出了這種行為,我就認為他的血液里充滿了文學的力量。
??? 但如果為了拿獎,為了混文學江湖,為了個人那點小名利,一門心思寫所謂精品……我很懷疑他寫的那一堆文字,對社會到底有什么用。
所以我覺得類似葉光榮這樣的行為,本身就是“精品”。他在力所能及地推動社會,在為他人盡自己的微小力量,就像冰心寫的小桔燈,他在發光發熱,照亮別人。比如魯迅,我們敬仰他,是因為他的作品文本多么精妙嗎?不是,而是因為他在那個時代承擔起了作家或文學應有的責任。如果他僅僅為了拿獎或稿費而寫作,我想他早就被淹沒、被遺忘了。
??? 葉光榮:我設立這個詩歌獎的時候,很多朋友打電話給我說,這是你出名獲利的機會,快把你的詩歌集中起來,然后拿去爭取政府的扶持,會補貼多少錢。但我說不行,我的詩歌水平不高,不能這樣干。
呂嘯天:我們看到的文學圈,很多作家,包括技術不錯的作家,至今還在為自己獵取更多的資源而努力,他們真的忽略了自己這短短幾十年生命的價值。人活一世的價值,其實就是你有能力的時候幫別人,你的行為就是一部充滿力量的大書,就是精品。
??? 周崇賢:精品,它必須是精神之品格。你要把這種“精神之品”傳下去。而不是陶醉于你在作家行當里成了“賣油翁”——能夠把油從那個小銅錢孔里倒進去,展現你的技藝多么高超——這只是你的必備技藝而已。“賣油翁”的價值不在這里,而是他身上的精神力量——你看,我一個賣油的老頭,小學都沒畢業,但我做一行愛一行,勤學苦練,我把油倒進錢孔而錢不濕——把這個力量傳播出去,影響別人,讓這個社會、人類往美好的方向去。
?
??? 用文學提升國民素質
??? 周崇賢:文學最大的功能就是啟蒙,它讓我們懂得愛,有情懷。幾年前的“小悅悅”事件中,那個把小悅悅抱起來的婆婆,據說她不識字,但她的行為,給我們的心靈造成的震撼,已經是很文學的行為了。在我看來,文學應該是一種血液、一種基因。文學不是一堆文字的組合,不是為講故事而講故事,它得具有“啟智、明理、養德”的功能,它讓我們懂得人世間有很多美好,我們也可以成為其中的一部分。抱起“小悅悅”的婆婆,就是美好人間的組成部分。
??? 呂嘯天:你說的這個層次就更高了,這涉及到國民素質和文化素養,我們文學的審美功能或者批判功能,有沒有讓國民的素質得到提高?莎士比亞影響了英國人民,《靜靜的頓河》影響了俄羅斯人民。那么在我們這個思想多元、價值觀多元的復雜時代里,誰來影響中國人民?
??? 周崇賢:平時,我們可能會對某些行為很漠視,覺得很正常,因為大家都這樣做,但有一天,我們突然會因此感到羞愧,漠然的心靈一下子被喚醒了。那么,是什么在喚醒我們?我覺得文學就要承擔這個功能。
??? “電召詩人”與乞丐讀書
??? 葉光榮:有天晚飯后,我在南海羅村看見一個乞丐在報亭邊看書,無視所有來往行人。我很感動。后來我跟我愛人說,連一個乞丐都在看書,我們有什么理由對這個社會悲觀?可是,偏偏就有很多人整天抱怨。抱怨是一種病,而詩歌是藥——可以凈化人的心靈。所以我在很多人都在質疑佛山“電召詩人聯盟”,認為老百姓傻到根本不懂詩的時候,果斷加入團隊。我想為老百姓寫詩,為市民讀詩,我相信他們能看懂,也能聽懂。因為詩歌跟音樂一樣,它天生是一種沒有國界甚至沒有物種界別的藝術。“電召詩人”是佛山的獨創,獨創需要勇氣更需要擔當和使命感,所以我要加入他們。
??? 我寫詩發表在Q群、微信群里,有人問我:為何我的眼睛看到的都是不公平、不公正,但你葉光榮眼睛里看到的卻這么干凈、陽光,為什么呢?”因為我熱愛詩歌,我是“電召詩人”,我要為老百姓寫詩讀詩。
??? 周崇賢:就眼下的閱讀生態而言,莫言的作品屬于“催眠型”,真正能讓人讀著不睡覺的實在不多。比如《生死疲勞》《蛙》等,除了文學評論家,大眾基本上都是讀著讀著就想睡覺。雖然很多人到莫言老家摳他們家墻上的黃泥巴,拿回去泡給自己的孩子喝,但這并不是說他們喜歡莫言的小說,而是向往他的成功,總之都是急功近利的,跟文學沒有關系的做法。對于莫言小說表現的對生活、對那段歷史的悲痛反思,很少人能體會到。所以,莫言靠作品產生的推動力,也僅僅限于思想界或哲學界或精英階層。但中國這13億人,誰來推動?那就需要像葉光榮這樣的人來推動。你現在心情很煩,我給你讀一首詩歌讓你的心靈安靜下來,哪怕你認為我是個瘋子,但你聽了泰戈爾的詩歌,聽了雪萊的詩歌后,如果覺得還真有點美,這就夠了。
??? 其實這種接地氣的、對大眾的推廣更重要。畢竟莫言只有一個,也許十年百年后才會出下一個。如果作家成天望著諾貝爾,成天想著“成為第二個莫言”,成天折騰自己那點揚名立萬的小心思,卻忽略掉社會責任,會是什么情況?大家都往“諾貝爾”擠,也許十年之后又輪到其中的一個了,但大量的人卻“死”在路上了。而這些“陣亡”的人,如果把時間花在為當下社會盡點力所能及的責任,不是更有價值?
??? 呂嘯天:哪怕像葉光榮剛才所說,去分享他的文學經驗,分享文學給他帶來的善良。比如那個乞丐,我相信,他在那里看書,很多人根本不會過問他,開車也好,走路也好,都匆匆而過,但葉光榮為什么注意到他了?因為他在寫詩歌,因為他是從沒想過要成為莫言的詩歌作者,文學教給他愛,不只是愛自己,也愛他人。
??? 葉光榮的水平、機緣,加上他的一切努力,這輩子都成不了下一個莫言,但是,他這一輩子真是“死而無憾”了。為什么?因為連一個乞丐在那里看書,他都關注,并因此獲得啟發,信心和動力,這就是文學的力量。他在關注很多人完全漠視的東西,他的血管里,流的是文學的血液,愛的血液。
??? “獲獎癥”下的文學生態
??? 呂嘯天:現在人的生活條件都非常好,但幸福感卻越來越低,很多人處于焦慮和不安當中,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價值觀和生存觀出現了問題。在這樣一個紛繁復雜或者充滿焦慮和不安情緒的時代里,作家更需要做的是多給他人關懷、溫暖和心靈的慰藉。如果作家自己都在為撈取名利焦慮,還能談什么社會責任?
??? 周崇賢:現在文學生態面臨一個問題,就是對文學的評價標準太單一化。比如你獲了某獎回來,可能你這個地區、你所在的單位等,就會給你提供更多的獎勵和資源。這就搞得文學圈子和作家個人變得更加浮躁,把“獲獎證”搞成“獲獎癥”,一大幫人都在跟風,都在為個人名利折騰。于是,整個文學生態就亂了,離“初心”越來越遠。
??? 葉光榮:作家為獎消得人焦慮,業余作者更是成天忙于各種征文。我身邊很多這種人,他們不關心社會,只關心誰又得獎了。我記得省作協領導說過一段話,大意是當下文學只有高原,缺乏高峰。為什么會這樣?其實最終的癥結就在格局上。很多作家的技術已經很高了,但格局很小,寫來寫去都只是技術上的成熟。而格局不大是很難成為高峰的。
??? 呂嘯天:我們的技術很純熟、很老練,對漢語對文字的運用很了不得。比如,如何創新使用一種前所未有的寫作方法,或者開辟一個流派、一種風格,當然他的文學貢獻是巨大的,但問題是你如果只關心發表、出書、獲獎、走紅、成功,而不放眼整個社會,不力所能及地為社會做事情,這個格局就上不去,那就只能是高原,而無法成為高峰。
??? 作家行為就是最美的詩
??? 葉光榮:加入佛山“電召詩人聯盟”以來,我參與了很多社會公益活動。廣州白云區出租車公司一個職工,他家小孩得了白血病,希望我去看看孩子,給他力量。本來“電召詩人”的服務范圍在佛山五區,但我沒有拒絕他。我專程到廣州孫逸仙醫院去看望那個孩子。也許他聽不懂詩,但正如周主席常對我講的那樣,“電召詩人”的行為,本身就是一首詩。它充滿愛,充滿力量!起初我還以為只是一個白血病孩子,當我到了醫院,才發現那兒的白血病孩子太多了。一個陌生人、一個“電召詩人”的探望,在孩子們心里產生多大觸動我不知道,但看到那些孩子,我更加懂得了生命的不易和不屈。
??? 我還跟周主席去九江看望過一個熱愛寫詩的殘疾女孩。我們冒著雨,在她家小院里為她讀詩,她媽媽邊聽邊抹淚,最后連我們自己都讀得滿眼淚水。我講這些,是想說,作家除了寫文學作品影響人以外,他的行為,也可以影響他人。
??? 周崇賢:現在紙質書的傳播力度很弱,一般發行一萬本已經算不錯了。這一萬本賣出去,人家能不能看完還是個問題。你必須要面對這殘酷的現實。那么作家本身和他的行為,就應該成為文學力量的最大支撐者和實踐者。所以,當很多人質疑、嘲笑甚至打壓“葉光榮詩歌獎”的時候,我堅決支持葉光榮,我十遍百遍地對他說,你不用擔心你的詩歌寫不過北島,寫不過顧城,不要想這個事兒,因為你的行為本身就是一首詩。比如去廣州看陌生孩子,就是因為文學教給你愛,讓你懂得愛。你不僅僅在愛你的親人,愛你身邊的朋友,甚至連陌生人的際遇,你都會感同身受,覺得人家不容易,無論是同情還是可憐,總之你去看他了,給他讀詩了。雖說你們無親無故,但我想信,那個孩子和他的家人,一定感受到了這來自陌生人的關心,這就是人間大愛,這就是文學最大的功能。
??? 呂嘯天:作家在社會上還是很受人尊重的,怎么著也能影響一部分人,所以他參與社會活動帶來的影響比一般人要大。如果作家愿意用他的才智給這個社會以正能量,我想會起到很好的榜樣作用。
??? 價值觀影響作家行為
??? 呂嘯天:一個作家的價值觀和他的行為有直接關系。你心中裝著什么,裝著人民幣還是裝著人民?你對人生,對社會,對這個世界是否充滿感情?如果作家心里只裝著個人名利,他能寫出什么好作品?每一個作家都有推動時代發展的責任,如果只關心個人名利,那你的寫作還有多大意義?
??? 周崇賢:作家是文學的傳承者,那么他就有“啟智、明理,養德”的社會責任,如果他的價值觀,他的行為不具備這個,他寫的書講得越光鮮,越是對社會有害。
??? 葉光榮:前段時間,有個人老給我愛人灌輸,說她掙了多少錢,生活過得多紅火。我實在看不過眼,就在朋友圈里面發了一個信息:“當你擁有金錢和財富的時候,如果你不回報這個社會,你只能算是一個富人,而不是真正的富有。富人和富有不一樣。”這個就是價值觀問題。一個作家,如果自己都心靈浮躁,那他給這個社會帶來的會是什么?可想而知。
??? 周崇賢:在這個淺閱讀時代,很多書都沒幾個人看,這是現實。但作家行為的影響卻可以很大,比如佛山市藝術創作院搞的“作家走基層”公益講座,每次面對的是過百甚至上千的受眾,他寫的書,可以說,現場聽眾基本上沒有看過。可他對生活的感悟,對人生、對社會的看法,當場就能影響一部分人。這就是“作家行為”,對不大讀書的當下來講,比他寫的書更有意義——它可以把那些對社會有抱怨、對人生悲觀、絕望的人扭轉過來,成為積極的人。從這個意義上講,“作家行為”就是一本活書,一本真人圖書。
??? 作家行為引領時代
??? 周崇賢:我始終認為,一個作家,如果力所能及地去做一些事情,帶動、影響這個社會往更美好的方向走,對當下社會來說,其實比多寫一本小說或詩歌更有意義。
??? 葉光榮:我認為一個作家不能整天坐在家里寫作,那樣容易陷進個人名利拔不出來,最后成為一個格局小境界低的工匠。特別是因為某種機緣成名以后,更要用自己的優勢,為社會多做有益的事情。
??? 呂嘯天:作家協會能不能更加明確和更多地號召作家,除了融入時代、體驗生活以外,還要融入社會,多做有意義的事情?甚至可以要求作家的公益行為,是跟創作并列的一種責任。我覺得應該提到這個高度。
??? 周崇賢:今年文聯也號召作家參加“文藝家下基層”活動,效果很好。因為作家本身就是一個作品,你不是去教人家寫作,而是去分享人生經驗,分享你對生活的看法,對時代的看法,這樣,對社會的推動意義比去教別人寫作文的意義更大。所以我覺得葉光榮他們做的事情,比寫一首詩出幾本詩集更有意義。當然,不能說寫詩不重要,這是相輔相成的。近來我發現葉光榮的詩歌水平比以前好像上了一個層次、有了更高遠的境界,很有自然主義大師們的味道。我覺得這跟他做的那些“文化公益”有關系。
??? 產業工人需要文學
??? 葉光榮:我打工十幾年,我一直希望有一個工人的文學協會。省青工作協成立后,前年我跟著呂主席籌備佛山青工作協,佛山民政局的人很納悶,說佛山有文聯,有作協,你搞什么青工作協?我不這樣想,佛山是制造業大市,幾百萬產業工人,他們也應該擁有文學,應該有文學協會。后來我們還是把這個事情辦成了。
??? 青工作協最大的特質,就是承擔社會責任。對我們來講,去工廠里講勵志課,遠比寫一首詩要有意義得多。這個龐大的打工群體,有多少人會看文學作品呢?莫言再偉大,小說寫得再多,也跟他們沒關系。所以我們去講奮斗,講品德,傳遞這些正能量。我們不指望他們中走出莫言,也不要求他們出什么精品,我們只希望他們感受到這個社會,有人還記得他們,還愿意跟他們在一起分享人生苦樂。這不就是文學嗎?文學不就是傳遞溫曖傳遞愛嗎?用周主席的話說,我們的行為本身就是最美的文學。
??? 呂嘯天:產業工人是充滿朝氣,有追求有夢想,但同時也是非常危險的一個群體。特別是90后,他分分鐘都會有很危險的念頭。作家要是把正能量帶進工廠,就像古人講的“上醫治未病”,能起到很好的 糾偏作用,不只是穩定了社會,更重要的是對一個群體的啟蒙和引導。
葉光榮:深圳有個打工兄弟天天給我發微信,他說“我要的不多,為什么社會不給我,我還有什么希望?”他整天給我發一些這樣的信息,我每次都回信鼓勵他,所以他很信任我。
??? 周崇賢:關于產業工人,如果社會對他們很漠然,那么他們就很可能成為社會的對立面,可能破壞社會的正常秩序。但如果引導得好,他又能成為推動社會的生力軍。省作協青工分會的成立,就是新形勢下社會發展的需要。作為主席,我給這個組織的定位是“社會性”強于“文學性”,我們不指望協會培養出下一個莫言,但我們不能不盡社會責任。
呂嘯天:佛山青工作協成立以來,經常進工廠、進社區、進學校送書送講座。我們沒有工資,沒有專職人員,沒有辦公場所,干的都是義務勞動。假如我們沒有社會責任和擔當,肯定堅持不下去,但我們愿意為這個城市、為產業工人做點事,為推動這個時代的發展盡點力。
??? “讓無力者前行,讓無聲者發聲”
??? 周崇賢:我是老一代打工文學作家,那時所謂“文學主流”高高在上,賤視草根。被瞧不起、被打擊、被踐踏等等我都經歷過,所以我對社會責任尤其看重。對打工文學現象,謝有順說過一句話,叫“讓無力者前行,讓無聲者發聲”。挺讓人感動的。那時的打工階層就是無力、無聲者,打工文學雖說稚嫩,但它能“讓無聲者發聲”,“讓無力者前行”。
??? 呂嘯天:非常對。現在很多作家,尤其是從草根出發的,當他成名之后,就瞧不起低層的寫作者或讀者,拼命想擠入“精英寫作”。可中國有多少精英?我想大部分都是平民。那么文學到底是給1億人看,還是給12億人看的?如果大眾藝術和平民藝術得不到倡導,這12億人怎么辦?我們為什么不把文學的種子種到12億人的心田里去?
??? 周崇賢:隨著社會進步,文學界開始關注打工作家群,特別是廣東,做得非常好。省青工作協搞了兩屆全國青工文學獎,梁曉聲、李敬澤、王干等這些文學界大腕,都很支持。從這個角度講,當初我們那批打工作者堅持“發聲”是值得的,因為我們事實上在改變文學生態。
?
??? 注:周崇賢,省作協青年產業工人分會主席。呂嘯天,佛山市青年產業工人作家協會主席。葉光榮,佛山電召詩人聯盟成員、葉光榮詩歌獎設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