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青樓詩話》:好詩幾得有良緣
更新時間:2016-09-20 作者:柳冬嫵
唐詩和宋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兩座高峰,而清代詩歌,則繼相對衰落的元明詩之后重新振起,形成古代詩歌的第三座高峰。唐宋詩歌經過千年的研究和普及,其中優秀的作品大都浮出水面,而清詩受意識形態、教育和傳播狀況的影響,其經典化還遠遠沒有完成,僅僅處在初步的探索過程。特別是最近一百年來,中國詩歌的重心已經轉移到新詩上去,清詩的經典化變得更加困難。與唐宋詩歌相比,清代詩歌還有一個極其突出的特點,那就是它的數量多得不可計數,有詩歌存世的清代詩人估計有十萬人以上。袁行云先生在《清人詩集敘錄》的自序中曾估計清人詩集約七千種,連同諸總集、選集、唱和等輯集,計當三萬家以上。中國人民大學和北京大學聯合主持編纂、上海古籍出版社獨家影印出版的《清代詩文集匯編》,收錄清代詩文集四千余種,精裝八百巨冊,篇幅約計四億字。《清代詩文集匯編》堪稱迄今規模最大的清代詩文著述合集,但仍然遺漏了大量清人詩集。相對于浩如煙海的清詩,任何一種清詩選本都只是滄海一粟,哪怕是《清代詩文集匯編》。我們所能見到的一些清詩選本所選擇的清詩作品,并不一定是最有價值的作品,并不一定是有最大闡釋空間的文本,真正最好的精品有待于學術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開掘,也有待于讀者的不斷選擇、發現和闡釋。沒有完成經典化的清詩,具有極大的可塑性和各種可能性。清代詩歌史的重寫,將會是一種必然的過程。
清代安徽霍邱縣洪家集竇氏家族一門風雅,以詩學著稱,但其家族遺留的十幾種詩集卻一直遭到忽視,僅以孤本或稀有圖書的方式存世,零星收藏于各大圖書館內,塵封在不被人知的角落。由于缺乏接觸的正常途徑,清代竇氏家族的十幾位詩人一直未能與當代讀者結緣,對他們的研究更處于一片空白。特別是生活于乾隆、嘉慶、道光年間的竇守謙(1777-1844),其詩歌無論是在思想上還是藝術造詣上,都從一個側面上顯示了清詩能所達到的高度。但就是這樣一位優秀詩人,卻長期湮沒無聞,完全被遮蔽。竇守謙一名水德,字益廣,號瀛舫,廣東肇羅道竇國華長子,道光二年封中憲大夫,浙江同知。竇守謙著有《紅藥園詩草》三卷、《銀河記傳奇》二卷、《聚仙亭傳奇》二卷。竇守謙的《步廣陵女史杜采芙題壁韻》中的一些精彩詩句,被流傳甚廣的《青樓詩話》張冠李戴在無名無姓的青樓才女頭上,被認為是“千古名句”。竇守謙的《步廣陵女史杜采芙題壁韻》最早出現在《退學詩選》里,這本詩集由竇守謙、竇守愚、竇榮昌合著,蕭景云錄,嘉慶25年(1820)留馀堂刻本。竇守謙的《步廣陵女史杜采芙題壁韻》共有四首七律組成,其寫法之巧妙,寓意之深刻,韻味之雋永,無不令人心折:?
分明數曲舊箜篌,訴出當時萬種愁。
茅店夜寒悲失路,畫樓春暖怕回頭。
魂消渭北青天月,夢繞江南白鷺洲。
幾度玉人偷下淚,背花無語自含羞。
其二
休悲飄泊歷山川,鳥脫樊籠即是仙。
名士從來無好夢,美人幾得有良緣。
柳多攀折多成恨,花不飄零不可憐。
境厄天教才更顯,哀吟字和淚珠穿。
其三
窮途恨重壓雕鞍,一樣琵琶馬上彈。
懷璧殷勤全璧少,愛花容易護花難。
情天有缺誰能補,孽海無源總不干。
從古傷心桃花散,又看紅墮滿江灘。
其四
驚別香山發似翁,小蠻消息幾時通。
前期愿保雙心白,后會愁消兩頰紅。
有怨海棠偏帶雨,無依楊柳怎禁風。
夜弦奏罷誰憐惜,梁月層層野霧濛。
廣陵是揚州的古名。女史,是對知識婦女的美稱。 清代袁枚 《隨園詩話》卷二:“蔣苕生太史序玉亭女史之詩曰:‘離象文明,而備位乎中;女子之有文章,蓋自天定之。’”清代趙翼作有《題女史駱佩香秋燈課女圖》詩。竇守謙步“廣陵女史”杜采芙的題壁詩,筆力遒勁,韻律沉雄,融哲理思考、人生悲情和藝術形象于一爐,層層轉折,步步深入,將惜花之情表達得搖曳多姿。竇守謙僅憑此詩,便可以讓很多清代“著名詩人”黯然失色,奠定他在清詩史上的地位。竇守謙的《步廣陵女史杜采芙題壁韻》堪稱清詩中不可多得的杰作,佳句迭出,諸如“鳥脫樊籠即是仙”“愛花容易護花難”“名士從來無好夢,美人幾得有良緣”“柳多攀折多成恨,花不飄零不可憐”等,完全可以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特別是“鳥脫樊籠即是仙”,理趣渾然,語意兩工,獨超眾類。與竇守謙同時代的女詩人惲珠在《錦雞》一詩中表達了同樣的理趣:“一朝脫卻樊籠去,好向朝陽學鳳飛。”但與竇守謙相比,惲珠的筆力平弱了很多。
竇守謙的《步廣陵女史杜采芙題壁韻》除收入《退學詩選》外,還收入了《紅藥園詩草》(光緒十六年刻本),詩前附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啼紅引》:
余讀杜女史題壁詩,是杜鵑啼血紅點斑斑也。洪明府深情護惜,籠紗題句,啼杜鵑之啼者也。余亦感而啼之,以引天下之啼者。古多傷心人,類如此矣,獨我輩乎哉。
女史原序曰:“家本吳中,嫁居關內,小星薄命,大婦不容,難堪獅吼之威,甘受鸞飄之苦。母嚚難犯,南國無歸;舅老可依,東華有路。飄零者無復西來之意,愁踏黃塵;計偕者猶思北上之期,情牽紅豆。長安漸遠,慘風清月白之宵;短夢難成,寫地老天荒之恨。 ”
詩云:
憶從十五學箜篌,生小閨中不識愁。
掠鬢香沾金約指,采花露浣玉搔頭。
柳枝歌罷橫塘路,桃葉迎來杜若洲。
艷語鄂君堆繡被,幾回卻扇幾回羞。
鈿車款款赴秦川,金屋欣陪閬苑仙。
天上方夸真眷屬,人間偏遇惡姻緣。
弄簫多分君能見,委發休思我亦憐。
鳳泊鸞飄傷薄命,重來杜牧眼長穿。
匆匆渭北理征鞍,回首藍關淚暗彈。
黃甲干名夫壻遠,蒼庚療妒古今難。
子規常泣情天老,精衛思填恨海干。
最是灞橋河畔柳,青青猶自拂沙灘。
積恨閑將問碧翁,銀河一抹路難通。
詩箋空自書飛白,爪印從今寄軟紅。
孤雁有情懷舊壘,落花無主怨東風。
凄涼旅店燈昏后,深院梨云細雨濛。
明府詩云:“新詩字字貫珠璣,寫恨描愁鏗爾希。一抹清山羈客夢,兩行紅淚美人衣。懷才巾幗天猶忌,不妒蛾眉古亦稀。幸遇多情賢令尹,碧紗籠護有余輝。”